跳至主要內容

運動知多少

1. 有關運動的真相
多年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
  • 缺乏運動的人只要經常進行適量運動,也可改善健康狀況。
  • 不須從事劇烈運動也可促進健康。
  • 增加運動量(持續時間、次數或劇烈程度)會對健康有更大益處。
2. 經常運動的確實益處
在每星期大多數日子抽空做適量運動,並且持之以恆,可在以下各方面改善健康狀況:
  • 延年益壽。
  • 減低死於心臟病的機會。
  • 減低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 減低患上高血壓的機會。
  • 有助患有高血壓人士降低血壓。
  • 減低患上結腸癌的風險。
  • 減少抑鬱和焦慮的情緒。
  • 有助控制體重。
  • 有助強健骨骼、肌肉和關節。
  • 有助令年長者更加健壯,並更能活動自如而不致跌倒。
  • 促進心理健康。
3. 運動在香港的普及程度
  • 缺乏運動的情況在香港十分普遍。本港超過一半的人口並非經常運動。
  • 衞生署於2007年4月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顯示於調查前一星期,超過一半( 56.4% ) 18 - 64歲人士沒有進行任何最少十分鐘的中度劇烈運動及只有約三分之一( 34.7% )曾進行任何形式的劇烈運動。而女性的體力活動量稍低於男性。
  • 此外,步行是十分普遍的體力活動。於調查前一星期,大部份( 72.0% ) 18 - 64歲人士每日步行最少10分鐘。
  • 另一方面,調查亦發現被訪者每日有很長時間坐著,超過一半( 55.7% ) 18 - 64歲人士在調查前一星期(星期一至星期五) ,每日最少坐著6小時。
4. 缺乏運動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 缺乏運動是多種疾病的其中一個主要高危因素,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壓,部分癌症及肥胖。
  • 在2007年,本港有:

    6 373人死於心臟病;及

    1 690人死於結腸直腸癌
5. 保持身體健康所需的運動量
運動無須劇烈,也可促進身體健康。每日的運動量,只要相等於消耗150卡路里熱量,已足以令身體獲益。運動量是下列三者的綜合作用:
  • 持續時間
  • 劇烈程度
  • 次數
各人可視乎喜好用不同方法達致適當的運動量。換言之,持續較長時間地做不太劇烈的運動與做較劇烈運動一段較短時間,兩者對健康帶來的益處都是一樣。簡單來說,令人心跳加速加強、流汗或呼吸加重的運動,都可視作劇烈程度中等或適量的運動。
6. 適量運動的實際例子
  • 洗車及打蠟45至60分鐘
  • 洗窗或洗地45至60分鐘
  • 打排球45分鐘
  • 坐在輪椅上前行30至40分鐘
  • 在30分鐘內踏單車5公里
  • 跳快舞(社交舞)30分鐘
  • 推着嬰兒車在30分鐘內前行1.5公里
  • 在30分鐘內步行2公里(每15分鐘步行1公里)
  • 在水中跳健康舞30分鐘
  • 來回游泳20分鐘
  • 坐在輪椅上打籃球20分鐘
  • 打籃球(籃球賽)15至20分鐘
  • 在15分鐘內踏單車4公里
  • 跳繩15分鐘
  • 在15分鐘內跑步1.5公里(每10分鐘跑1公里)
  • 上落樓梯15分鐘
7. 健康的開始
  • 對一向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而言,目標要低,起步要慢,如此既可避免肌肉疼痛和受傷,又可讓身體有時間調節。
  •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例如心臟病、糖尿病、癡肥或容易患上這類疾病的人士,都必須先徵詢醫生的意見,才展開新的運動計劃。
  • 40歲以上的男性和50歲以上的女性在展開涉及劇烈運動的新計劃前,應先徵詢醫生的意見,確保本身沒有心臟病或其他健康問題。
8. 其他重點
  • 不論任何年齡、性別或身體狀況的人士都可因經常運動而獲益。
  • 父母的角色十分重要。他們可透過鼓勵及支持,協助子女維持經常運動的生活方式。
  • 學校可透過設計有較多運動項目的課程,發揮重要作用。
  • 青少年和節食人士可藉着運動改善體格、增進活力,令骨骼更加強壯,從而畢生受惠。
  • 醫護人員可提供意見,協助市民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
  • 在工作地方推行的活動計劃,可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的運動水平。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