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主要內容


主頁 >> 新聞公報 >>二零一四

新聞公報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顯示市民未能全面採取個人衞生措施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衞生調查顯示,公眾需加強關注衞生措施。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醫生今日(七月十日)公布「個人及環境衞生調查2 0 1 4」的結果時表示,市民普遍有良好衞生知識,但在採取良好個人衞生措施以保障健康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有關調查由今年一月至二月期間進行,共訪問2 0 0 1名十二歲或以上的人士。

調查旨在了解市民有關個人及環境衞生的知識、態度和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公眾關注被蚊蟲叮咬的後果,大部分受訪者(8 5 %)不同意被蚊蟲叮咬帶來的禍害並不嚴重。

此外,6 7 %的受訪者在本地進行戶外活動時,會穿着淺色長袖上衣及長褲,防止蚊蟲叮咬,當中採取有關措施的女受訪者比率(6 9 %)一般較男性(6 4 %)高。

然而,少於一半受訪者在本地或前往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旅遊時,在外露的皮膚塗上昆蟲驅避劑。

另外,只有約一半(5 5 %)飼養寵物的市民會定期替寵物除蟲。

調查亦顯示,市民有良好的手部衞生知識,超過8 0 %的受訪者能正確指出需要洗手的情況,而超過9 0 %的受訪者認同注意手部衞生能預防傳染病。

不過,分別有6 %及3 0 %的受訪者在如廁後及處理垃圾後沒有一定洗手。

只有少部分受訪者在一些情況下一定有洗手,包括咳嗽或打噴嚏後(3 8 %)、觸摸公用物件後(2 7 %),以及觸摸眼睛、鼻或口前(2 4 %)。而會採取洗手措施的男性或單身受訪者相對更少。

馮宇琪醫生指出,只有少部份受訪者能正確潔淨雙手。

她說:「少於8 %的受訪者會依從衞生署的建議,即潔手時一定使用梘液及搓手不少於2 0秒。」

調查亦顯示,很多受訪者對預防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有良好認識,例如能夠正確指出需要配戴口罩的情況(超過8 5 %)、預防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的有效措施(超過8 0 %)和預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超過9 0 %)。

但只有5 7 %的受訪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一定有掩着口鼻,當中有採取有關措施的男受訪者(5 0 %)較女受訪者(6 3 %)為少。

馮宇琪醫生補充:「只有約三分之一(3 6 %)的受訪者在過去三個月,當有呼吸道感染病徵或發燒,在外出時一定有配戴口罩。」

與二零零五年同類調查比較,一些公眾所採取的衞生措施有所改善。在咳嗽或打噴嚏後一定有洗手的市民的比率,由二零零五年的3 1 %提升至今年的3 8 %。而接觸公共物件後一定有洗手的市民的比率亦增加近一倍,由1 4 %增至2 7 %。

但市民於處理垃圾後一定有洗手的比率則由二零零五年的7 5 %下降至今年的7 0 %。

公眾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一定有掩着口鼻的比率亦由6 4 %跌至5 7 %。

馮宇琪醫生強調,為減低感染傳染病的風險,市民應該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黃天祐醫生今日在記者會上亦表示,保持良好的手部衞生是預防感染傳染病其中一個最有效、簡單及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

黃天祐醫生指出,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均可保持手部衞生。

他說:「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最新的手部衞生指引,當手部沾有明顯污垢或如廁後,應以梘液和清水洗手。當手部沒有明顯污垢時,則可用酒精搓手液潔手。」



修訂日期:二零一四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