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新聞公報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二零一五年首宗日本腦炎個案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醫生今日(六月三十日)公布今年首宗懷疑本地日本腦炎個案的調查工作,並再次呼籲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應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以及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

梁挺雄醫生今日在簡報會上說:「雖然個案病人於潛伏期內曾經外遊,但逗留外地時間短,現階段不能排除為本地感染。作為預防措施,我們正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緊密合作,全力評估和防止可能出現的擴散。」

根據病人家屬提供的資料,該名六十八歲男病人有長期病患。他於六月二十三日出現發燒和食慾不振,六月二十四日出現嚴重神志不清,隨後被帶往下葵涌普通科門診診所求診,並被轉往瑪嘉烈醫院,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他目前入住深切治療部,情況危殆。

他的腦脊液和血液樣本經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檢驗後,證實對日本腦炎抗體呈陽性反應。

初步調查和家屬資料顯示,病人曾於六月十一日到訪廣東開平及新會,六月十二日返港。他的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測。衞生防護中心正進一步調查病人的外遊紀錄、本地活動和接觸史。

此外,病人居於葵涌華景山路1 2號華員邨。食環署的資料顯示,附近一帶有溪流和水體,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的資料則指,該區有野鳥,但附近沒有野豬和註冊養豬場紀錄。

梁挺雄醫生說:「在接獲個案呈報和檢驗確診後,衞生防護中心隨即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並迅速通知食環署和漁護署進行病媒調查。我們已通知相關管理處及民政事務總署作相應跟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病人到過的地方附近展開調查和健康教育工作。」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將視察病人住所,進行問卷調查,以主動找出有否未獲診斷的個案及安排血液化驗。衞生防護中心與食環署將舉行健康講座,向居民和市民提供健康建議。

曾到過華員邨附近一帶並出現日本腦炎病徵的人士應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 1 2 5 1 1 3 3),安排化驗調查或轉介至醫院作適當跟進。熱線今晚運作至十時,明日(七月一日)由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運作。

梁挺雄醫生說:「我們會向醫生和醫院發信,呼籲他們留意這宗個案。」

這是今年首宗呈報衞生防護中心的日本腦炎個案。二零一四年有五宗,包括三宗本地及兩宗外地傳入,二零一三年則有六宗,包括兩宗本地、三宗外地傳入及一宗未能確定。

日本腦炎為一種由帶病毒的蚊子經蚊叮傳播的疾病,主要病媒是三帶喙庫蚊(庫蚊),夜間較為活躍。庫蚊主要在農田、沼澤、溝渠及耕地四周的積水地方滋生。庫蚊叮咬帶病毒的豬隻或野生雀鳥後會感染日本腦炎,再於叮咬人類或動物時傳播病毒。日本腦炎主要於內地及東南亞流行。

大部分日本腦炎病人均病情輕微,除發燒及頭痛外,一般不會有其他顯著病徵。病情較嚴重的病人則病發較快,並出現頭痛、發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尤其是幼童)及癱瘓等臨床病徵。

要預防感染日本腦炎,市民(尤其是居於鄉郊人士)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尤其是於晚間:

  • 穿著淺色、寬鬆的長袖衫及長褲;
  • 在戶外時,在身體外露的皮膚及衣物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有效驅蚊劑;及
  • 如房間沒有空氣調節設備時,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前往日本腦炎流行地區旅遊的人士應注意以下措施:

  • 蚊子於日出及日落期間最為活躍,避免在此時停留戶外,特別是在鄉郊,以免被蚊叮咬;
  • 在身體外露的皮膚及衣物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有效驅蚊劑;及
  • 如需前往亞洲或西太平洋的日本腦炎流行地區(特別是感染風險較高的鄉郊地方)超過一個月,應考慮於出發前至少六星期徵詢醫生意見是否需要接受疫苗注射及其他預防病媒措施。

市民可參閱以下專題網頁,了解詳情: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