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新聞公報

長幼齊防高血壓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世界衞生組織統計,高血壓每年引致七百一十萬人死亡,超過六成的中風及近五成的心臟病個案都與高血壓有關。

在香港,統計處於二零零一年進行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發現,每一萬人中便有四百五十人患有高血壓而需要長期覆診。

衛生署助理署長(個人衛生事務)程卓端醫生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說:「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不但影響老年人,成年及年青亦會受到影響。高血壓患者沒有明顯病徵,因此不易察覺患病。小部分患者可能感到暈眩或頭痛,但是由於症狀並不明顯,除非經血壓測量,否則未能及早治理,身體器官功能因長期高血壓受損,引致嚴重的併發症,危害生命。」

「高血壓導致的併發症有冠心病、中風、視網膜血管病變及腎衰竭等。」

程醫生又說,及早診斷和控制病情是防止及延緩併發症出現的最佳方法。

在二十五至三十四歲的組別中,每一萬名香港市民中便有約十二人因患有高血壓而需要長期覆診,此數字比一九九九年的同類型調查增多了一倍。

此外,患上高血壓的情況亦有年輕化的趨勢。

量度血壓是簡單而快捷的檢查方法,可在醫護人員督導下進行。如發現血壓過高,醫生會作進一步檢驗,如抽取血液樣本作評估。

患者必須依照醫生指示,每天定時服藥。如每天服用一次藥物,最好在同一時間服用,以便達到最佳效果。盡量把日常生活程序結合服藥時間,減少忘記服藥的可能性,切忌私自調校藥份,以免血壓突然升高而引起併發症。

她說:「當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病者不必沮喪,適當的治療及建立一個健康生活模式是十分重要。在治療期間遇到有任何問題時,要向醫生提出,切勿自行調校藥物劑量或轉服藥物。」

程醫生說,身體脂肪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身體過重同時血壓偏高的人士,可透過帶氧運動和調節體重有效降低血壓。體重方面,體重指標( BMI )高於25時需特別留意。體重指標的計算方法是體重( kg )除以身高的平方( m2 )。

要預防高血壓或控制病情,醫學界建議患者必須從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入手。堅拒吸煙,包括二手煙,可預防血管疾病及心臟病。六十五歲以上的男性吸煙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會比非吸煙者大兩倍。此外,飲酒愈多,血壓愈高,酗酒更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飲食方面,患者減少鹽的攝取量也有助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每天不宜攝取超過約一茶匙食鹽的分量。一般而言,患者應避免進食添加鹽或用鹽醃製的食物,尤其是加工食品。

此外,高血壓患者應多吃蔬果,少吃脂肪。

患者亦應進行有規律而適量的帶氧運動,例如每星期最少三至四次急步走或游泳,每次三十至四十分鐘,就能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發和中風。不過,血壓或心臟病病情不穩定者,則不宜運動。開始運動前,宜請教醫生。

程醫生提醒市民在歡度佳節期間,仍須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已患有高血壓的人士,更要加倍留意飲食及作息。

到底怎麼才算是患上高血壓呢?程醫生說,在休息的狀態下,血壓持續處於或高過一個限額(世界衞生組織釐定的標準是:收縮壓1 4 0 mm Hg,舒張壓90 mm Hg )就叫高血壓。偶然的一兩次血壓升高,可能是基於多種因素,並不一定代表高血壓。同時,隨着年齡增加,血管老化而缺乏彈性,血壓也會略為升高。

高血壓的成因約九成屬原發性,即原因不明,通常與遺傳、精神緊張和肥胖有關。一成屬繼發性,即有基本導因,如腎病、內分泌失調等。此外,有些孕婦在妊娠期間亦會有高血壓的症狀。家族性有早期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中風和腎病者,皆為高危人士。

以原發性高血壓為例,雖然原因不明,但由於誘因仍然存在,因此病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以控制血壓。即是說,就算血壓受到控制而回復正常水平時,也不應停止接受治療,否則血壓在不知不覺中可能上升至危險水平。

欲知道更多有關的健康知識,可致電二八三三零一一一衞生署二十四小時健康教育熱線(廣東話、英語及普通話)或瀏覽衞生署健康地帶網頁 http://www.cheu.gov.hk

市民可前往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免費借用或購買「長幼齊防高血壓」錄影帶或視像光碟。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